一、专业定位
人工智能和健康医疗相关学科建设是国家重点战略规划。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紧密围绕新兴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需求,布局规划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于医学领域,面向智能医学国际前沿,以国家重大健康需求为引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布局。智慧医疗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和未来方向,随着智能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资本不断介入,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从而带来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深圳技术大学设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既可以逐步满足产业界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可以为产业的进一步崛起提供技术支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围绕新兴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需求,按照医工融合的思路,重视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融合,布局规划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是一个致力于保障人类健康的具有高度交叉性的特色新兴学科。本专业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并采用“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培养新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与智能医学工程相关的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工程技术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智慧医疗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可为健康医疗产业输送富有创新与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智能医学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能力,熟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主要方向的技术开发及产品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培养和严格的工程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文情怀、优秀的专业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和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具备从事智能医学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3.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坚实的工程学(电子、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知识和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
4. 具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能力和医工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5. 熟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的产业前沿与发展动态,具备查找、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6. 具有较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外语能力,能参与跨文化交流、合作与竞争;
7.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能在多学科团队合作中承担负责人或团队成员的角色;
8.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拟开设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程等环节,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包括通识课程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以及本科论文。
(一)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1. 基础理论课程:
人体解剖学(工)、生理学、智能医学工程导论、医用生物化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概率统计、复变函数
2. 工程基础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医用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基础
(二)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
(三)专业选修课程:
科学计算编程、医疗器械法规与管理、专业英语、智能医学仪器、智能医学成像、医学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医学传感技术、智能医学信号处理、神经工程学与医用机器人、医学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能影像诊断、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建模与计算、诊断学、医用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光学、智能生物医学信息学
五、师资队伍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人,助理教授7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比例100%。所有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占比50%;35-55岁占比33%;55岁以上占比16%。
六、教学条件
已设立各类教学实验室,包括生理/解剖学教学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生物医学电子综合实验室、生物物理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检测分析实验室等。后续将组建智能医学设备研发实验室、健康大数据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将为本学科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深圳技术大学一直与国际知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针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拟采用国际周、短期交流访问、寒暑期实训项目、学期/学年交换项目等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已与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并与罗湖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